实施方案
2019-01-12 14:36:50

一、项目名称

全国医院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

简称:医院内静脉血栓防治项目


二、项目背景


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以下简称VTE)。医院内VTE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致死和致残率高,其中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构成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潜在风险,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积极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院内VTE的发病率,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目前,我国医院内VTE预防现状并不乐观,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内VTE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医院内VTE综合防治能力急需加强。


基于上述疾病现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同意开展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国卫医资源便函[2018]139号)的精神和要求,开展全国医院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为“医院内VTE防治项目”)。


三、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形成VTE项目相关疾病的诊疗管理指南和标准并加以推广,规范我国医院内VTE的临床管理,构建我国医院内VTE的防治和管理体系,带动我国整体医院内VTE防治水平,减少致死性肺栓塞疾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促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增强专业领域学术和科研交流,助力学科发展。

四、项目周期

为保证项目各项工作的连续性,根据临床研究及体系建设需求,项目周期为三年(20181013-20211013日)。


五、组织机构


根据国家卫健委要求,项目在医政医管局指导下,由中日友好医院牵头,依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联合国内相关专业领域专家,成立项目专家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项目办公室,挂靠中日友好医院医改和医疗发展办公室。


专家管理委员会职责:为项目提供专业技术层面的建议和支持以及政策建议和医院管理层面的支持;牵头组织制定相关指南和标准,参与项目中心认证评审等。


项目办公室职责:按照专家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具体负责推进项目落地、完成项目日常工作、收集相关档案资料、定期向国家卫健委报告项目进展情况等工作。


六、具体实施


(一)制定、发布和推广VTE相关指南及标准


依托项目专家管理委员会,整合各个学科力量,制定包括医院管理、VTE中心建设、疾病风险评估、物理及药物预防、诊疗规范、质量控制、转诊体系、患者随访、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的指南和标准,并通过项目组在全国发布并宣传推广。通过推动政府发布管理规范、发表学术论文、编写操作手册、出版发行刊物、媒体宣传、举办学术会议、官宣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项目推广。


(二)中心认证及评审


通过开展医院内VTE中心认证工作,进一步促进各级医院完善本单位医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项目专家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医院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心建设标准》,用以指导全国医院内VTE防治工作和VTE防治中心建设工作。


VTE防治中心分三级:


国家级VTE防治中心是全国医院内VTE防治管理工作的样板,拥有成熟的医院内VTE专业技术和管理团队,有成熟的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诊治多学科团队和相关支持科室,具有较强的医院内VTE临床、教学和科研基础,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完善,专业领域在全国有很强的影响力,能够带领和指导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防治工作。一般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设10-15家,从省级VTE防治中心中产生。


省级VTE防治中心是本省医院内VTE防治管理工作的样板,拥有较成熟的医院内VTE专业技术和管理团队,有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诊治多学科团队和相关支持科室,具有医院内VTE临床、教学和研究的基础,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完善,专业领域在本省有很强的影响力,能够带领和指导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防治工作。一般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设50家,通过专家管理委员会认证产生。


地区级(市级/县级)VTE防治中心应拥有医院内VTE专业技术和管理团队,有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诊治多学科团队和相关支持科室,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基本完善,规范化开展医院内VTE防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一般为二级以上医院,不设名额限制,通过专家管理委员会认证产生。


全国各级设置住院床位的医疗机构均可报名参与中心建设和认证工作,初审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由项目专家管理委员会进行实地认证,结果经专家管理委员会投票通过,并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备案。通过认证的单位授予牌匾,有效期3年,定期复核。国家级、省级VTE防治中心将由项目匹配一定经费,用于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院内VTE防治工作。医院内VTE防治中心认证流程见附件。


(三)数据平台建设


收集相关疾病的临床数据,建立中国人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患者大数据中心,全面收集患者数据,形成病种大数据集,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制定中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标准术语》,使之作为此种疾病术语字典,建立国家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可视化质控平台,统计中国真实世界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患者流行病学数据,构建中国人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栓塞预测模型,总结出中国人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精准预防策略,支持有想法的医生进行数据深度挖掘,源源不断的在肺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领域产生科研成果。


收集医院内VTE防治中心建设的相关管理数据,用于构建标准化防治中心体系,实现医疗机构注册、认证管理、调查问卷等功能,开展相关管理研究。


(四)质量控制


将住院患者VTE预防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建立医院内VTE防治质控中心,对VTE整体防治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定期评估住院患者血栓风险评估比例、住院患者出血风向评估比例、高危患者预防措施实施比例、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和死亡率,及时反馈、动态完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五)教育培训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学术会议、项目短期参访、专业技术人员进修、网络课堂、远程直播等多种形式,对医院管理者、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包括相关政策解读、防治体系构建、指南实操、技术方案推广等内容,以提高全行业对医院内VTE防治工作的认识水平,促进防诊治能力提升。


(六)患者管理


建立患者管理平台,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包括网站、公众号、APP等),对患者进行VTE防治相关知识宣教,及用药、康复、健康饮食指导;广泛开展疾病宣教和科普,为VTE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智能、全程、连续的医疗健康照护,最大程度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降低医疗费用,延长生命。


(七)分级诊疗


依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建立VTE双向转诊标准和机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转诊,疑难危重症VTE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就诊,病情得到控制的稳定期患者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康复。引导患者在医疗机构间进行流动,形成分级诊疗。

附件:医院内VTE防治中心认证流程

 

 

全国医院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