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VTE防治大会在京召开强化VTE中心建设,提升高危和重症肺栓塞的救治水平
2025-11-03 00:00:00

10月31日,由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协同医疗健康基金会主办的“2025年中国VTE防治大会”在北京召开。王辰院士,加拿大医学科学院倪合宇院士,中日医院李天庆书记、翟振国教授,德江县人民医院田永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关振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胡豫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辛世杰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应可净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易群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虹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云辉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覃晓教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薛景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勇教授等专家与学者参与学术交流分享活动。大会开幕式由中日医院刘鹏教授主持。来自全国近100余位专家、800余位参会代表现场参加了会议。

图片

大会合影


2025年中国VTE防治大会开幕式


会议伊始,在刘鹏教授的主持下,李天庆书记、王辰院士、Dr.Eric De Paul主席进行了联袂致辞,拉开学术交流的序幕。

图片

中日医院 刘鹏 教授


在开场致辞中,中日医院李天庆书记表示,VTE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心肌梗死、脑卒中一起位列全球前三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自2021年以来,VTE预防已连续五年成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点任务。

作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医院长期以来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为使命担当,一是坚持标准先行,质控为纲,率先将指南转化为院内标准化流程,通过智能系统实现动态预警、将VTE防治纳入医院考核,用指标体现责任落实。二是推动实现VTE“促防诊控治康”的功能闭环。并加速AI风险评估、大数据追踪等在VTE领域的全面应用。三是坚持下沉赋能,全域联动,实施VTE基层能力提升项目。VTE的防控不仅是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更是对生命的守护和承诺。希望能以此次大会为起点,携手并肩、开阔创新,用更精准的诊疗、更规范的防控、更温暖的关怀为每一位患者筑起安全防线,为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及中国卫生建设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

中日医院 李天庆 书记


王辰院士表示,经过七年努力,我国VTE防治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可喜成绩,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行业、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和《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也明确提出对于VTE的具体质控标准,VTE防治项目和基地认证也在全国分批推展,但各医院间尚存在医疗技术水平不均衡、管理水平差距大、医疗行为监督难度高的现象,且在院内存在临床技术知识掌握不全、管理知识缺乏、预防措施落实难的情况。健全的VTE防治体系,是提升VTE防治能力的关键。认真履行多学科诊疗团队和院内VTE快速反应团队职能,协调资源,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保证VTE高危疑难患者的准确、快速诊断与及时处理,做到早识别、早诊断,不断提高VTE防治水平。

图片

王辰 院士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世界血栓日指导委员会主席Dr.Eric De Paul 祝贺中国VTE项目荣获2025年世界血栓日“年度最佳活动奖”,并给予我国在VTE防治体系建设与系统性推广工作的高度认可,期待未来能继续与我们携手,为世界血栓日开展合作。

图片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世界血栓日指导委员会 Dr.Eric De Paul


随后,在热烈的掌声和殷切的期盼下,2025版静脉血栓防治中心建设标准发布,旨在强化药学部门在VTE防治多学科协作体系中的专业支撑作用,保障抗凝治疗的精准、安全与有效。

图片

2025版静脉血栓防治中心建设标准发布仪式

与此同时,会议现场公布了第十三批、第十四批VTE防治项目认定结果


翟振国教授:“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进展介绍:县域和基层挑战与困境

翟振国教授在系统阐述2025年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时指出,我国VTE防治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推进,尤其在县域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专业人才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诊疗规范性有待提升等挑战。未来将以“强基工程”为导向,通过三级医院帮扶、信息化赋能、药师参与和多中心协作,构建“预防-评估-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防治体系,推动VTE防治能力在基层的全面提升,实现从医院到区域、从临床到管理的全面质控与智慧化转型。

图片

中日医院 翟振国 教授


田永松教授:以医共体为载体探索县域VTE防治网格化管理的路径

县域内各医疗机构对VTE的重视度不够,防范意识差,诊治能力参差不齐。田永松教授现场分享 “德江经验”:德江县人民医院以医共体为载体,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VTE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区域协同、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信息化支撑,实现VTE防治的标准化、同质化与闭环管理,显著提升了县域VTE防治能力,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基层VTE防控模式。即通过分层巡回培训,县-乡-村医护人员对VTE的疾病认知从无到有,及对VTE高危人群如何筛查、预防的认知也显著提高。

图片

德江县人民医院 田永松  教授


主旨论坛:血管、血栓与共病

在“血管、血栓与共病”主题学术研讨部分,中日医院翟振国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胡豫教授及加拿大医学科学院倪合宇院士围绕主题进行了相关内容演讲。本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关振鹏教授主持。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瞿介明  教授(左)

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关振鹏 教授(右)主持


胡豫教授:静脉血栓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

胡豫教授以“静脉血栓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为题,系统展示了团队通过建立VTE生物样本库与遗传数据库,开发了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快速筛查试剂盒的分子诊断体系,实现了对VTE的精准风险评估与个体化管理。进一步通过基因编辑与AAV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成功在动物模型中纠正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展现出基因治疗在VTE根治方面的潜力。

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 胡豫 教授


翟振国教授: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发展历程

翟振国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VTE及PTE的防治工作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体现在国家政策推动、防治体系建设、指南持续更新以及国际认可度提升等方面。2025版PTE指南在流行病学、临床评估、治疗策略、特殊人群管理、长期随访和风险预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强调精准评估、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协作(如PERT团队)和全程管理。同时,指南提出应对高危和灾难性PTE的救治策略,推动早期出院与门诊治疗,优化医疗资源使用。未来,VTE防治将更加依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以实现诊疗的精准化、标准化与普惠化,最终提升整体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图片

中日医院 翟振国  教授


倪合宇院士:血小板、血栓与人类的重大疾病

倪合宇院士主要介绍血小板在受损血管部位的粘附与聚集的过程中的重要调控机制及其对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的影响;同时还将重点阐述血小板与免疫系统及肿瘤的相互作用,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结合目前最新的实验研究,总结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转化研究。

图片

加拿大医学科学院 倪合宇 院士


专题论坛:人工智能、政策推动与强基工程

在“人工智能、政策推动与强基工程”主题学术研讨部分,四川省肿瘤医院易群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教授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虹教授围绕主题进行了相关内容演讲。本环节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应可净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辛世杰教授主持。

图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辛世杰 教授(左)

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应可净  教授(右)主持


易群教授:血栓防治与肿瘤共病管理

易群教授指出,肿瘤症患者VTE的发生率比非肿瘤患者高4~8.5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患者血栓防治的核心是寻求血栓与出血风险的平衡。根据患者的肿瘤危险因素,合并疾病的情况,包括血小板的情况等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在肿瘤相关VTE的抗凝治疗中,一些新型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治疗肿瘤VTE更为有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整体上,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强调风险评估、规范抗凝、个体化治疗与多学科协作。

图片

四川省肿瘤医院 易群 教授


孙德俊教授:提升VTE防治能力织网行动落地

孙德俊教授以内蒙古VTE防治为例,为我们分享了“织网行动”的实践与成果。“织网行动”通过:强化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多层级协作,织密防治网络、能力提升与资源下沉、优化服务流程,畅通救治通道及科普宣传与公众教育多个环节,全面提升了内蒙古VTE防治能力。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进一步通过“技术下沉、骨干培训、医院包联”赋能基层,构建VTE防治体系。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孙德俊  教授


陈虹教授:区域血栓防治与实践

陈虹教授及其团队以VTE防治为核心,通过临床规范、多学科协作、院内体系建设、信息化支撑和区域推广五个方面,系统性地构建并完善了VTE防治体系。他们从个体诊疗到全院管理,再到区域联盟,推动VTE防治的规范化、同质化与持续改进,最终实现“从院内到区域、从临床到科研、从治疗到预防”的全流程防控,以专业引领、团队协作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动医疗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

图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虹 教授


圆桌会议

随后,围绕“县域基层VTE防治的困境和应对策略”,大会进入圆桌讨论环节。特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教授担任圆桌主持,精彩对话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云辉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覃晓教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薛景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勇教授,聚焦于资源整合与落地推进、层级体系构建与流程标准化、AI应用等问题深入探讨,专家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图片

圆桌会议现场


2025年中国VTE防治大会圆满召开,标志着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本次大会设立多分会场,涵盖县域和基层的VTE防治病例大赛、高危和重症肺栓塞的救治、多学科合作与多模式管理等关键领域,全方位探讨VTE防治的前沿进展与实践经验。

通过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大会有效促进了各级医疗机构间的深度合作与经验共享,大会成果将为提升我国VTE防治整体水平注入新动力,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坚实力量。

图片